经合组织发布全球胜任力报告:为互联的世界培养“全人”
当前,经济全球化格局不断演变,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普遍得到各国重视。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召开了2022年全球胜任力论坛,并发布基于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的最新研究报告《大局思维:为互联的世界培养“全人”的原则与实践》(Big picture thinking:How to educate the whole person for an interconnected world——Principles and practices)。报告对各国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不同教育模式和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经合组织自2000年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测试最初包含三个项目,即阅读、数学和科学,2018年增加了全球胜任力评估。“全球胜任力”是一种涉及认知、社会情感和公民发展等方面的多维能力,四个核心维度分别是“审视问题”“理解观点”“跨文化互动”及“采取行动”。拥有全球胜任力的学生被认为能有效调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换意见,并为世界贡献积极力量。上述报告围绕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渠道、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培养质量、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观点和看法。
培养渠道——
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PISA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项目共收集了来自27个国家和经济体的测试成绩及来自66个国家和经济体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学生在测试原有的三个模块(阅读、数学、科学)中取得的成绩与在全球胜任力测试中取得的分数呈正相关,其中阅读模块的相关性最强。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通过学校接触不同的文化,教师指导其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在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教育者需要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学习方式——
遵循六大基本原则,在真实场景中思考和应用知识
报告指出,全球胜任力所倡导的学习观念已由传统的“获取或掌握知识”扩展到“主动的生活体验”,这意味着学习不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在复杂多变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思考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为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倡议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应遵循以下六项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学习,即将学生培养为一个了解自我、具备情绪管理能力且坚持信念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二是相关性学习,提倡教师将身边发生的话题和全球性话题带进课堂,加强学生生活与所学内容间的联系;三是深度学习,强调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将学科学习作为媒介,引领学生感知世界、探索世界,并更好地参与其中;四是社会化学习,即倡导学生融入社会和文化群体,培养沟通能力,并帮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更好地学习;五是影响深远的学习,即对学生的洞见、能力、思维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学习,学生将学习所得主动融入自己的世界观,融入自我与世界的相处之道;六是真实世界中的学习,教育者需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经历,在真实场景下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让学习真实发生。
教学模式——
依托独立学习项目,融入日常教学环节
对于教育者来说,可能会产生诸如是否适合我教的学科、是否适合我的学生的年龄段、是否需要改变大量教学内容等怀疑和担忧。报告认为,这些疑问来源于对全球胜任力教育的误解。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独立的学习项目进行专门教学,也可以只是在日常教学的环节中融入全球胜任力教育。例如,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学话题“为什么对我、我身边的人、我们的世界很重要”。
学生年龄来看,全球胜任力能够并且应该从学生的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例如,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儿童从3岁起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学科层面,全球胜任力可以通过校内某一学科的教学来实现,例如开设专题课程或通过语言学习融入全球胜任力培养,也可通过跨学科活动和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社区中心等,增加学生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当涉及当地政治文化时,全球胜任力的教学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包容针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因此也适用于任何政治观点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教学环境。
培养质量——
明确角色定位与教学原则,做好教育设计与评价
报告认为,如果教育者想要长期保证全球胜任力培养的高质量教学水平,就必须不断审视自己,反思以下四个关键问题:我们是谁(角色定位)、什么对于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最为重要(教学原则)、学生是如何获得全球胜任力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何评价教学成效(效果评估)。首先,教育者应足够了解自己的学生和当地环境,熟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困难,并充分发挥周边环境(如商店、博物馆、图书馆等)所承载的故事和文化对学习的影响力,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其次,教育者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或融入全球性重要话题,如联合国制定的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另外,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应避免华而不实的教学活动,尽量通过丰富的材料扩充课堂,在有限的课堂中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报告强调:“可视化评估—有效反馈—调整教学”的闭环对长期教学质量监督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专业素养——
丰富和反思自我,开展跨学科、超越学科的教学
报告认为,培养全球胜任力,教师应具备四个方面的专业素养。一是了解学生和学习。除了必备的全球胜任力知识,教育者应熟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偏好,建立情感联系。二是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诸多教学方法都适用于全球胜任力教学,教育者应保持敏感度,提炼使用适合自己教学环境的教学元素,如故事教学、案例研究、项目式学习等。三是从跨学科甚至超越学科的视角思考教学。学科只是世界的“透镜”,教育者应不囿于单一学科领域,通过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超越学科范畴的概念迁移来落实全球胜任力教学。四是认识世界、反思自我。全球胜任力的教育者应当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并乐于探索世界,他们能以批判性的视角关注全球动态,意识到个体的片面性和世界的复杂性,并对自我认知中不可避免的局限和偏见保持批判性思考。
报告援引来自中国、新加坡、哥伦比亚、英国等国家的案例,强调教育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认识到教师是关键的教育变革者,要注重改善条件支持教师提升。要通过提供明确的课程目标、倡导课程的灵活性、保持教育政策的连续性、制定教学大纲和指南为教师进行全球胜任力培养提供支持,并鼓励教师通过学习小组、学习社区、跨校研讨会等形成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
经合组织的这份报告启发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思考现有的教育体系和教学原则,重新校准对学习的认知和定义,倡导通过更加全面、关联的视角看待学习,倡导在自身环境中理解教育的意义。报告关注如何将课程与世界相关联,加强学生对地方、全球及跨文化主题的理解,同时,强调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教育者重新思考教学和培养方式。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