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时事思考>>正文内容

时事思考473:抢购“洋品牌”成风 中国食品巨头曲线自救 20120425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羊城晚报》报道分析认为,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消费者丧失信心,通过海外并购变身“洋企”,或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捷径”。在外资品牌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围剿并购之时,国内品牌也纷纷展开海外并购。在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中国食品企业变身“洋企业”,目的显然在于通过“洋品牌”所达到的国际标准,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和国内消费者的信任,进而重新杀回国内市场“曲线自救”。

一、经济生活角度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公司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一个公司要想取得经营成功,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还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的。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并购案例已达32宗,金额达102亿元人民币。而在此前的2005-20106年中,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并购案例总数仅为49宗,金额近200亿元人民币。分析认为,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消费者丧失信心,通过海外并购变身“洋企”,或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捷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信用经济,它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转需要公正的市场秩序,这样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在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中国食品企业变身“洋企业”,目的显然在于通过“洋品牌”所达到的国际标准,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和国内消费者的信任,进而重新杀回国内市场“曲线自救”。

3、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针对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在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中国食品企业变身“洋企业”,目的显然在于通过“洋品牌”所达到的国际标准,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和国内消费者的信任,进而重新杀回国内市场“曲线自救”。

新闻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4/25/c_111841006.htm

分析认为,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消费者丧失信心,通过海外并购变身“洋企”,或是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捷径”。

在外资品牌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围剿并购之时,国内品牌也纷纷展开海外并购。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在去年完成中国食品行业迄今最大一笔海外并购案之后,又被爆欲以100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早餐麦片品牌维他麦。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光明食品,国内食品业巨头中粮、新希望、娃哈哈等也纷纷开始觊觎“洋品牌”。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中国食品企业变身“洋企业”,目的显然在于通过“洋品牌”所达到的国际标准,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和国内消费者的信任,进而重新杀回国内市场“曲线自救”。

光明欲100亿元购维他麦

近日有媒体爆出,光明食品正与英国麦片生产商维他麦的所有者利安资本进行接洽,希望能够成为这个英国第二大早餐麦片品牌的新东家。目前,光明和利安都未向记者透露任何有关收购的具体细节和进展,外界唯一知晓的是双方洽谈的收购金额高达1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00亿元。

据悉,维他麦是英国第二大早餐麦片品牌,维他麦产品在英国市场占有率为7%2010年,维他麦的销售收入近4.5亿英镑,税前利润2040万英镑。2004年,维他麦被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利安收购。

“近两年来在海外并购道路上表现最活跃的莫过于光明食品集团了。”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如果光明食品此次海外收购能够成功,将是中国食品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案,而其刷新的也将是自己于去年保持的最大纪录。

去年,光明食品收购玛纳森食品75%的股权,收购金额约为5.3亿澳元(约合5.6亿美元),是中国食品业迄今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案。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光明食品近两年来实施的第六次海外并购。而此前其5次海外并购中仅有并购新西兰信联乳业获得成功,其余四次均以失败告终。

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看来,光明屡次收购外资的目的,首先在于,加大海外扩张,拓宽海外市场;其次,扩大自身产业链,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再者,增强品牌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及影响力。

国内食品巨头抢购“洋品牌”

光明食品近两年来海外并购热情空前,而与此同时,众多国内食品企业开始在海外收购方面布局。

据了解,2010年以来,中粮集团相继收购了智利葡萄酒酿造企业比斯克特酒庄和法国波尔多的维奥庄园。20117月份,中粮集团宣布持有澳大利亚糖业公司TullySugar接近99%的股份。

而新希望集团在去年也同样启动海外收购,目标是新西兰的一家主要经营农资和畜牧业的农业公司。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表示,这是新希望第一次进行海外收购,未来5年,新希望将积极拓展海外领域,未来的海外收购对整个农业产业链都会予以关注。

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宗馥莉前不久向媒体透露,她觉得现在是娃哈哈走出去的合适时机,最近跟投行也有接触,考虑一些并购或合资的项目。宗馥莉坦承,国内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对中国食品在国外的认可度有负面影响,“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企业做的东西都是差的”。

为了取得消费者的认可,海外并购或许是一条捷径。

就在近日,鹏欣集团收购新西兰16座农场的申请获新西兰政府批准,鹏欣集团将成为国内首家在新西兰收购奶源的企业。

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并购案例已达32宗,金额达102亿元人民币。而在此前的2005-20106年中,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并购案例总数仅为49宗,金额近200亿元人民币。

借道“洋品牌”意在曲线救市

国内食品巨头为何纷纷投身海外进行并购?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企业供应链安全问题日趋恶化,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消费者纷纷用脚投票。这也迫使食品巨头把目光投向海外,谋求收购国外高端品牌及上游产业链资源,以加强产业链控制及自身竞争力。进而获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这种曲线救市,也可谓是无奈的选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质疑,这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的“洋品牌”战略,这样的并购目的不是借助洋品牌的海外影响力去拓展海外市场,而是将洋品牌的目的地锁定在中国市场。借助“被中国化”的洋品牌,反攻中国市场。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消费者容易直接被产品的外国名字所迷惑,而这些被中国企业并购的洋品牌,则可以换个“马甲”借助国内食品覆盖中国市场,并形成口碑。

“食品安全的频发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形象,这种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周思然表示。(记者刘勇)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