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言296: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自我反思20140816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刘海
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从更高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反思型教师就是通过思考、剖析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我教育境界的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反思的过程和核心,把反思的方法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才能逐步迈进批判反思之门。反思过程的核心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寻找与验证假设,进行“研究性反思”。
1.自我反思教学行为。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考察,来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行为效果和行为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以此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加深对教育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2.学生眼中认识自己。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是基于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行的双边教学活动,师生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3.建立批判对话小组。传统教研方式往往要求教师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自我批判,进而适应外部制定的规范与准则。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研方式要求通过建立反思批判对话小组的形式,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议课等形式加强课堂教学诊断,把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个性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学反思的结果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
4.建立理论批判机制。教育教学理论作为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很多教师往往把这些理论看作某种真理相关的东西,是确定的、完全的和不容怀疑的。而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文献的批判性阅读,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去反思那些塑造他们教学实践的知识与假定,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想法,不断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skin/oceanstar/images/msg_01.png)
![](/skin/oceanstar/images/msg_01.png)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