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科研>>教育改革>>正文内容

中共无锡市委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要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国教育大会的部署,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九个坚持”要求,紧紧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新时期教育工作目标,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定自觉践行现代教育理念,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打造具有基础优势、比较优势、特色优势的教育发展环境,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努力走在全省全国教育现代化的前列,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治教办学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重点难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着眼于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着眼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集中攻坚、重点突破,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及时将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政策。

  ——坚持统筹推进,形成发展合力。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推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教育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全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能力和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矛盾进一步缓解,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走在全省教育现代化前列。到2025年,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动的教育发展格局更加完善,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基本实现,走在全省全国教育现代化前列。

  二、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四)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其历史地位、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系统持续开展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引导学生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加强时代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

  (五)构建完善德育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大中小幼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把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育人功能发挥作为对学校和教师考评的首要指标。把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有机融入到所有学科、课程以及实践活动之中,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紧密结合。按照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要求,建好德育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共青团(少先队)队伍。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统筹利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活动、网络、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体系。实施积极德育,加强现代班集体建设,深化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强化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促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

  (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减负的机制,督促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责,推动各方形成素质教育合力。切实改进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科学评价体系,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广泛开展普及型体育运动,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加强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及卫生技术人员、保健教师配备,鼓励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社会化试点。采取标本兼治措施,扭转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超重比例增多的状况。把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和近视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加快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提高美育课程质量,实施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将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计入中考成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预警防控和危机干预机制,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和体系。强化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开展实践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建设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积极推动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建立中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口语水平监测制度。建立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制度,鼓励学校实行弹性离校时间。(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无锡军分区、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工商局、市体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三、深化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七)创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公办幼儿园为主,到2020年原则上公办幼儿园占比不得低于70%。全面落实公办幼儿园独立法人地位。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比例,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上一年度当地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探索实施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备案管理,备案制教师工资待遇原则上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完善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加大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力度,对创建成为省优质幼儿园的给予奖补,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幼儿园创建成为省优质幼儿园,90%以上的幼儿在公办幼儿园或提供普惠服务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就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规范办园行为,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编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八)完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一校一案”限期达标计划,到2020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所有市(县)区通过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力争50%的市(县)区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到2025年所有市(县)区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深化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新优质学校”培育建设,促进学校主动发展、内涵发展。鼓励和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创新开展试点实验,强化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提升。鼓励采取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结对帮扶、学校联盟、学校共同体等多种方式,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决整治中小学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行为。(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九)健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发展机制。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构建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模式。贯彻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注重学科核心素养,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加强综合实践课程、Stem课程建设,强化实验实践环节。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程比例,普遍开设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完善选课、走班教学和学分管理办法,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制度。全面建立选课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指导学生学习成长。巩固提升省星级高中创建成果,不断扩大优质高中资源覆盖面。支持高中学校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建设一批特色高中。加快高品质高中建设,打造若干所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示范高中。(责任单位:各市(县)区,市教育局)

  (十)构建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建立健全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特教机构认定制度、残疾学生教育诊断安置制度、个别化教育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学校与医院和康复机构的合作、教师与专业医疗康复人员的协作。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到2020年,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双证”准入制度,完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探索教育与康复经费跨部门协同使用,推动相关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责任单位:各市(县)区,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残联)

  四、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十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平台,促进中职与高职、应用型本科的纵向贯通,形成有机衔接、多元交叉、灵活开放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高品质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和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成若干所“扎根无锡、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的一流中等职业学校和一批高品质职业院校。(责任单位:各市(县)区,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十二)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育50个骨干专业。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在主要产业领域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进大中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畅通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兼职通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责任单位:各市(县)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市工商联)

  (十三)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方式。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董)事会、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定期发布就业状况制度。(责任单位:各市(县)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市工商联)

  五、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十四)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统筹规划高校布局与结构,推动现有高校与新建高校、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协调发展,构建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立足服务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名企“四名工程”,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无锡举办分校、校区、研究院、研究生院、特色学院、国际联合学院等。到2025年,全市高等教育机构达30所左右,在校生达16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各市(县)区,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十五)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支持现有在锡高校做大做强。支持高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建立协同机制,联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支持高校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更多学科专业高峰。支持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和地方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名师、教学团队和科技团队。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十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办学,探索推进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高校章程落实机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人事管理、科研管理、经费和资产管理、学术交流合作等体制机制。构建社会参与和资源募集机制,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等功能。(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六、深化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十七)完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继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统筹、各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继续教育发展机制。健全社区教育保障机制,按照常住人口不低于人均4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社区教育中心教师。建立有利于终身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建设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个人终身学习账户。(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十八)健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社区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继续教育,构建覆盖全市的终身教育学习网络。完善非学历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并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开放大学办学系统,推进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教育现代化示范性居民学校。发展数字化远程教育,建设终身教育资源网上超市,搭建终身教育网络学习云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七、深化民办教育和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

  (十九)完善民办教育扶持管理制度。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加大在财政、土地、登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逐步放开民办学校收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等。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办学投资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全面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建立健全黑白名单制度,完善综合监管机制,促进校外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落实党组织参与决策制度。规范民办学校学费收入的资金管理,确保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制度,健全民办学校信用评价、质量认证和评估制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保障民办学校享有与公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师生权益。(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税务局)

  (二十)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建立由教育、发改、财政、公安、商务、外事等部门参与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友城等资源,申办教育合作联盟、国际论坛、青少年交流等活动,推进中小学校与境外学校友好结对,深化中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赴沿线国家办学,开展对外汉语国际推广。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鼓励中小学开展基于教学、教研、教材和教师的国际交流合作,组织教师海外培训、学生修学旅行,推进职业院校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支持高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水平。强化教育对外开放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完善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管理制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办好国际学校,提升涉外教育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外办)

  八、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二十一)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把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工程,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教育局)

  (二十二)创建省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积极筹建“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适时建设师范类本科院校,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健全市、市(县)区、学校三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师范生培养院校、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作机制。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师范生培养院校,联合教师发展机构和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共同省级创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校地合作协同推进,形成融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于一体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二十三)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县域统筹功能,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建立“以县为主、市域调剂、动态调配”的编制管理体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总额,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全力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用编需求,现有编外聘用教师五年内规范到位。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创新教师招聘方式,提升学校用人自主权。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标准,建立以师德和能绩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二十四)完善教师保障激励制度。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建立教师收入和公务员收入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健全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改进学校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等倾斜。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各项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

  九、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二十五)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教育领域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支出责任分担方式,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发展、管理、保障的责任。建立健全“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镇(街道)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各级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管、妇联等部门协同,构建婴幼儿照护和早期教育服务体系。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原则上到2020年实现原镇(街道)办初中以市(县)区举办为主,到2025年实现原镇(街道)办小学以市(县)区举办为主。调动镇(街道)投入积极性,有效支持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普通高中管理体制,加强对普通高中的市级统筹指导和管理,逐步推进市区区属高中划归市管。市区区属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市区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贯彻落实省部署要求,省属高等职业院校、省重点技师学院推行省市共建共管。(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编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工商局、市妇联)

  (二十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按照常住人口每1万人配建一所幼儿园、每1-2万人配建一所小学、每2-4万人配建一所初中的标准,充分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无锡市市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基础教育资源。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联审联批制度,严格按照布局规划组织实施学校布点建设。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支持扩大现有高中办学能力,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高起点规划建设优质普通高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与结构,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人口分布相适应、与主体功能区相匹配、与产业园区相对接,全市建成15所左右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

  (二十七)健全教育投入机制。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意识,坚持把教育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完善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按照规定程序动态调整非义务教育学费标准的机制。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向薄弱学段、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力度。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资助育人机制。健全市对市(县)区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合理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教育预算管理制度,完善以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费和资产使用效益。(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

  (二十八)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健全职能管理部门、业务推进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机制。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智慧校园,推动教育服务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机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进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推动职业院校网络仿真实训环境建设,鼓励高校开发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加强教育大数据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教育治理方式改革。(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十、完善组织领导和推进实施机制

  (二十九)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的原则,成立市、市(县)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政治意识,加强正面引导,建强工作阵地,牢牢掌握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按照与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管党建管业务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逐级压紧压实从严治党和管行风抓系统的主体责任。(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纪委机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

  (三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晰各级政府教育工作责任,依法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健全对市(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的督政机制,健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机制,健全贯通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教育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各类检查、评估、评比、进校园活动项目清单和统一管理制度,落实和扩大中小学校在教学改革、绩效分配、教师评聘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的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全面建设省级平安校园示范区(县)和平安示范校。(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公安局)

  (三十一)健全教育改革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教育改革系统化推进机制,完善统筹决策、研究咨询、分工落实、督察督办、总结推广的改革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职能、教育咨询委员会的决策服务作用,加快推进教育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建立教育改革目标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及时跟踪督促教育改革进展。完善教育改革试点机制,鼓励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展改革试验,及时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大力宣传教育改革成就,形成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责任单位:各市(县)区,无锡经济开发区,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市教育局)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