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正文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建议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疑惑,个别教师处在了学生背还是不背,教师讲还是不讲,课堂活动还是不活动,如何活动等两难了境地。因为我们的中考的考试方式还不明朗,到底是开卷还是闭卷?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学生必须是要掌握知识点的,如何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是不同的考试方式要求不同而已。据了解,开卷考试的地区学生也得记、背,开卷考试甚至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今天我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有助于更好实现我们课程功能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简单的执行教材,而是要根据学生和当地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开展教学。也是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课程的功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径。

它必须依托相关知识,但根本在于价值观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整个教材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

二、了解总体设计

首先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这套教材是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三、把握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

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

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编写组努力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态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四、熟悉教材的逻辑进路

图片

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五、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情

初中品德课程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以及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因此每节课我们需要注意的把握好这几个方面:问题点、兴趣点、引领点、思考点、价值点、困惑点。

《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建议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吸取理论界新的研究成果,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教材不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编完善,而是在知识体系、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我们教师要想用好教材,需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等,深刻领会教材。

一、教材编写理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其中。如:“少年有梦”——爱国;“感受生命的意义”——敬业---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诚信 ---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与其他生命关系” ——友善。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二)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1.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中引用《格言联璧》的一段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地努力。

2.在案例、活动设计等内容的选择。例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展开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

3.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积极思考和探索融入方式。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三)准确把握学科特点

1.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特别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韵味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律有机融合。

2.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目标。在探讨“爱护身体”时,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引用学生常见的各种观点进行碰撞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二、认真读悟和把握教材

(一)真读教材

1.通读教材:把握单元、课、框内容之间的关系。

2.精读教材:要掌握基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3.熟读教材:准确而熟练分析教学内容。

4. 读通教材:这是从“读整本”的角度看,只有读通,才能理清教材建构的逻辑;

5.读懂教材:这是从“读单元”的角度看,只有整个单元的统整教材,才能明确教材设计的思路;

6.读透教材:这是从“读框目”的角度看,只有把框目地教材读透,才能真正理解教材的正文观点。

图片

对教材的认识角度不同、理解层次不同、使用方式不同,因此要通过读教材,逐步建立共识,达到由内而外的认同。

通过真读,达到真悟,这样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才能做到“了然于胸、取舍有度、加工自如、达成实效”。

(二)理清逻辑

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情境,以交流研讨、观点交锋、留白作答等活动过程为途径,以辅文(阅读感悟、相关链接)为拓展,以正文(名言警句)为引导,为学生创设思考、交流、分享、体验与感悟的空间。

图片

(三)了解栏目功能

1.定位栏目:教材栏目形式多样,各具功能,我们要准确把握各个栏目的功能才能在教学中使用得当,真正起到作用。

图片

2.对栏目使用的总体建议

(1)取舍:对于教材设置的栏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不一定要把所有栏目完成。取舍的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①对教学的有效性②对学生思考的价值③教学时间安排。

(2)整合:相近内容的栏目使用可以相互整合,精选一个栏目的活动,做实做深。

(3)借力:有些栏目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好处理时,要有借力的思想。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的作文;借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如抗震防灾演习等

(三)加强研究

1.内容上:

(1)教材内容深厚度的变化

(2)教学观点的初小衔接/重复

(3)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4)知识落实的问题

2. 实施上:

(1)关注学情分析

(2)关注教学设计

(3)关注课例研究

总之,我们要坚守新教材鲜明的理念与特色;德育回归生活,关注价值引领;活动中情感体验的追求,注重思想提升!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