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评价有了新范式
摘 要:教育这十年特别报道十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为国选材、社会公平”3个目标,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改革,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9月1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这十年特别报道
十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为国选材、社会公平”3个目标,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改革,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9月1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着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教育公平公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现在,我们可以进行大量的实验,这对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这是高考改革后一名上海市市西中学高中生的所思所想。
在高考改革后的暑假,上海市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们不再忙着补课,而是参加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这些实践成果将会录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参考。复旦大学招办主任潘伟杰表示,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不仅为专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也让学生发现学习兴趣、发展自主探究能力,让教育的价值真正无缝对接。
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我们看到教、评、考、招有效衔接,统筹推进,有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发展。考试有了‘新模式’,评价有了‘新机制’,教学有了‘新常态’。”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说。
10年来,高考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和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风向标;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导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维评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范式。
10年来,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转变为全面育人载体,由“解题”转变为“解决问题”,由“以纲定考”转变为“考教衔接”。
浙江高考综合改革以来,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家长,也一样感受到了新气象。在嘉兴市桐乡高级中学,校长陆国良着力培养学生成为责任担当者、成功学习者、自信的生命个体。在嵊州市马寅初中学,教师张武军见证了高考改革的不断前行,真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在减轻考生压力和培养公民素养上所做的工作和成效。考生家长陈瑜晓表示,女儿现在可以自己选择科目,文理交融且符合自己的学习兴趣。改革尊重孩子、爱护孩子、成就孩子,也为国家提供了更多人才……
“高考综合改革将招生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学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在各高中学校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成才方向实现了有机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杭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萍说。
服务国家选拔各级各类人才
打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记者发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脱贫攻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时代主题都被巧妙地融入了考题。
“‘为国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表示,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服务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
近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逐步确立。在此背景下,“强基计划”推进“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
回忆起自己进入“国家实验班”的经历,南京大学毕业生雎长城坦言,自己一开始考试成绩不算很好。然而在面试环节,他却感受到了很大的自由度。最终,他脱颖而出,顺利入选。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表示,新模式下考生报考更加理性,高校的选拔效率大幅提升,高校选拔自主权更好地体现。
高校用足、用好改革“红利”,以选考要求和院校专业组设置为杠杆,撬动高校招生录取由“被动收档”走向“前置引导”。
“2016年的一本、二本合并,是非常好的举措,改变了以往本科院校被人为划分成‘三六九等’的情况,为部分专业特色鲜明但综合实力不占优的高校招收到优质生源创造了条件。”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陆靖说。
与此同时,“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也在逐步完善,初步构建了促进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在河南,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模式,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在青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文化素质考试由青海省教育厅统一安排、统一考试标准,考务组织和职业技能测试由高职院校自行组织实施。
“健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招生模式,为中职学生对口深造提供了更多机会,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幅提升。2022年,全省中职招生有2.67万人超过普通高中线,高职招生有4.14万人达到本科线,有效破解了‘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难题。”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邢顺峰说。
保障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2月脱贫摘帽。同年,彝族少年阿杜拉林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考进西南石油大学。阿杜拉林也因此成为坪头乡第一位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阿杜拉林的故事只是招生改革的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娃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圆了大学梦。
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
10年来,教育部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推动中西部教育均衡。
10年来,教育部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累计已有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
广东省2013年、2014年、2016年分3个时间节点,逐步解决随迁子女在广东高考问题,2021年有5万多名随迁子女在广东参加高考。杭州市自2012年以来畅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参加中、高考升学通道,让进城务工人员享受教育改革红利。
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考试招生更加公正——
目前,29个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均已建成省级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有力保障了评价实施的规范性和便捷性。
“高考成绩复核人数、信访咨询数量、炒作涉考敏感话题数量持续减少。”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考生基本实现了“学其所好、录其所愿、愿上尽上”的目标,考生、家长和社会对高考工作的获得感、满意度提升。
严格招生管理,规范特殊招生政策,着力堵塞制度漏洞——
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等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
“这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钟秉林说。
作者:本报记者 张欣 见习记者 程旭
《中国教育报》2022年09月16日第1版 版名:要闻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