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延安支教>>正文内容

捧着真心来 不带遗憾去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2001年秋,延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决定将原洛川师范转办为普通高中一一延安市第一中学,提出“延锡合作、无锡领办、借梯登高、打无锡牌”的办学方针,希望深化无锡和延安教育合作交流的支教项目,请无锡市教育局派出校长和教师,和当地干部、教师一起把延安市第一中学办成聚合延安无锡两市教育特色的、质量一流的重点高中。
    受无锡市教育局委派,我于2002年1月、3月先后两次到延安考察洛川师范转办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2002年5月下旬到洛川组织学校招生宣传,6月4日在洛川师范参加无锡市教育局、延安市教育局合作办学协议的签字仪式,同时延安市教育局正式聘用我为延安市第一中学的校长,8月中旬我带领10名首批支教老师到洛川,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支教工作。
    三年中,无锡市教育局先后派出19名教师参与洛川师范的转办和延安市一中的创建工作,2005年转办工作圆满完成,首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一本上线率33.8%、二本上线率63.07%,学校顺利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为巩固转办成果、继续搞好对口支教工作,无锡市教育局从2005年秋开始,每年向延安一中派出6名支教老师。
    我们37名在延安市一中支教的教师,牢记无锡市教育局的重托,认真贯彻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在延安市教育局和学校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和当地干部、学校全体师生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硬是把学校办成延安地区的一所名校,陕西省教育厅领导在2005年6月27日验收省重点中学时也对学校改制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称洛川师范成功转办为延安一中是全省中专转办方面的范例。
    万事开头难,从2002到2005年的头三年,一校两牌,师范生和高中生并存,熟悉高中教学的教师紧缺,富余人员分流不出去,改造适应高中教学所需的教育设施任务重、经费缺口大,可以说是最艰难的三年。我们一开始就把“转变观念、凝聚人心、迅速形成强大的合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适时提出了“求真、求实、求新”的校风和“立志崇德、自强不息”的校训,结合校情我们采用了“用理念带动一切,用态度改变一切”等治校策略,以“理顺常规、振奋精神、稳定秩序”为抓手,对全体教工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管理、服务理念的教育,统一大家的思想,从而很快就认同了我提出的“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办学宗旨。我们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定位在“以生为本”上,全体教工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育人理念,并把“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文明人”作为育人目标,全体教工把学生和家长作为教育消费者,切切实实地树立起“从校长到教工都是服务者”的育人理念;在管理层面上我们突出“以师为本”的观点,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启动了现代师表工程、名师新秀工程、青蓝工程、输血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和干部培训工程,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干部素质,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服务育人和谐地统一起来。尽管三年来走得不容易,但我们坚持“改制、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始终注意正确处理改制、稳定、发展的关系,先后提出“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安全是学校稳定的生命线”,“校兴我荣我富,校衰我耻我穷”等观点,要求教工“重实绩、重业绩、重成绩”,把个人的作为与地位、收入结合起来,用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用发展师生来发展学校,用发展学校来化解转办进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从而较好地实现了“一年办像、二年办好、三年办响”的目标任务。
    回顾不寻常的三年转办工作,我带领大家集中抓了四项基本建设:即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力求达到四个提高: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品位,从而把学校打造成和谐发展、充满江南情趣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校风学风、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
质量、管理效能、服务设施、校园风气均获得了师生和家长的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工作业绩,2002年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先进单位,2003年和2004年两度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佳评差”先进单位,2005年4月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5月省教育厅又授予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称号。
    延一中的成长离不开延安、无锡两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创办之初,延安市委王侠书记亲临学校视察调研,并帮助牵线延炼老总,促成了延炼集团赞助300万元的办学资金;2002年教师节,张社年市长专程来校看望教师,并座谈慰问无锡支教教师;李文浩副市长对学校改制起步阶段的工作十分关心,亲自过问,帮助解决许多具体问题,尤其是在建造二号教学楼选址问题上,及时协调矛盾并责成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确保了工程的如期开工;冯继红副市长多次到校调研指导王作,对办好学校、服务学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在协调解决学校经费困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至于延安市教育局白生瑞局长靠领导更是对学校备加关怀,体谅转办工作的艰辛,及时排解办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尤其是为学校追加启动资金、争取国债项目、设立深圳教育基金、划拨校园网建设资金以及补贴未上编人员的“吃饭”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延安市、局领导的关心,学校校容校貌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亮丽和舒心,师生的精神面貌就不可能很快意气风发、团结向上。延一中的发展也受到无锡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关爱,市、局领导始终关心延安一中的改制进程,关心支教老师的生活和工作,每逢假期,分管局长总要和我一起走访支教人员家庭,离锡返延时总要座谈送行,嘱咐我们搞好文教工作;在选派支教老师工作上,无锡市教育局总是协调派出单位,尽量满足学校提出的学科人选,并确定延安一中为无锡市教育局中青年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无锡市教育局还组织电教馆、教育电视台为学校捐赠电教设备和电教教学资料,组织局团委、电教站两次捐赠上万册图书充实学校图书馆藏书。此外,延一中的发展也离不开无锡市三高中的关心和支持,两校三年来一直履行着合作办学的协议,无锡市三高中为延一中培训师资、代培学生、命题试卷、名师讲学、教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支教性质的工作。 所以,延一中的创办确是两市教育合作的产物和结晶,延一中的成长既凝结了全校师生辛勤劳动的心血,也凝聚了两市政府领导、两市教育界同仁的关爱和呵护。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记得当初我领受支教使命时,虽然自己已年逾花甲,但我一方面牢记组织的重托和誓志完成改制任务的责任,“捧着真心来,少带遗憾去”,用办好学校的实绩来画出人生圆满时句号:另方面又把到延安老区工作作为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决心当好东、西部教育对口交流的友好使者,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学习好,工作好,在相对艰苦的环境里,经受考验,获得锻炼,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质量。不经风雨,难知艰辛和珍贵,三年多的风风雨雨,我已把延安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延安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誓志改变面貌的精神始终感染、教育着我。作为首任校长,在延安支教的这段经历已成为我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与延一中教职员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友谊情结。我要感谢陕西省教育厅和延安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给了我太多的荣誉,陕西省教育厅先后给予我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支教工作者和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个人等称号;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我2004年度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尤其是2005年6月延安市人民政府授予我延安市‘教育功臣”和“荣誉市民”称号,这既让我感到光荣,也感到受之有愧。三年支教确实不易,任务是艰巨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但这绝非是我一人的功劳,离开了各级领导的支持,离开了学校干部的积极配合,离开了全体支教老师和本地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一个光标司令,肯定一事无成。成绩是大家干出来的,荣誉也应该属于大家,我只是支教集体的代表而已。
    最后,我还是那句老话,相信再过几年、几十年,我和我的支教战友定将会为本世纪初在延安洛川塬上创办延安市第一中学而自豪、荣耀的。

        原文:http://www.wxjy.com.cn/xwzx/readnewss.asp?NewsID=29465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