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延安支教>>正文内容

多彩延安——延安改革开放三十年印象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延安,一个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的地名,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延安,尤其是今天的延安?

  头系白羊肚毛巾的汉子,吼着粗犷苍劲的信天游,在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坡上手挥皮鞭放牧的景象,该是许多人想象中的延安吧?这些从影视剧、旧画册中获得的印象,让延安在国人心目中定格:除了那段永远无法磨灭的红色记忆,白色是羊群,黄色是土地,此外,别无其他。

  有谁知道,延安早已今非昔比,延安已变得色彩斑斓。

  黑色是财富

  有这样一组数据:2007年,延安市生产总值达610亿元,是1978年的177倍,位居全省第三;人均生产总值2.8万元,是1978年的120倍,位居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175.4亿元,是1978年的702倍,地方财政收入72.7亿元,是1978年的292倍,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5元,而在1978年,这一数字为53元。

  30年间实现上百倍乃至数百倍的增长速度,主要归功于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在这片总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下,目前已探明矿藏10余种,其中石油储量13.8亿吨,煤炭71亿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上世纪90年代,基于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特殊地位,中央决定给予延安特别照顾,允许其以地方政府的名义自己开采石油,利税大部分留作自身发展。由此,延安经济开始腾飞!

  “延安有钱为谁花?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记在心中的问题。”延安市委副书记王建军意味深长地说。延安的城乡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在91岁的曹志谦老人看来,延安变化最为明显的在于交通和城市建设两个方面。昔日的“山沟沟、烂房房”如今已是交通便捷、高楼林立。站在延安市区,从高耸的楼群间隙中寻找到的宝塔山已由“巍巍”之势变成了“秀美”之态。

  “现在,延安每天都有往返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班和直达特快旅客列车,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农村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延安城区和所有12个县城供水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将在明年得到彻底解决,南沟门水库和黄河调水工程正在建设,建成后将从根本上缓解全市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水资源紧缺矛盾。全市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王建军介绍说,“30年来,我们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6亿元,使得交通、水利和市政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着改善。”

  一份来自延安市财政局的材料显示,延安市2007年用于“三农”方面的专项资金达到20.9亿元,教育支出17亿元,社会保障支出5.5亿元。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全省第一个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区和部分县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办法;建立了农村基层干部、老劳模、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

  然而,在延安蓬蓬勃勃的今天,有人开始为延安的明天担心:仅仅依靠石油行吗?毕竟,目前,延安近9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石油经济。

  当记者把这些人的困惑讲给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听时,他很坦诚地说,“石油确实是改变延安的根本动力,石油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再往后20年甚至30年也依然不会改变。但我们会始终保持危机意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建设。在做好石油和煤炭加工转化文章,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提升科技水平,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比如苹果、棚栽、养殖等,还有旅游业,来实现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山川

  许多到达延安的人都会惊讶于延安的绿。

  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一直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高达2.58亿吨,占陕西省入黄泥沙量的1/3。“一场老黄风,从春刮到冬”、“山连山来峁连峁,三山五岭不见苗”,延安人民曾用歌谣无奈地描绘出家乡生态脆弱的景象。

  如今,登上宝塔山顶,映入人们眼帘的,远远近近却是满山绿色,无论是从西安到延安,还是从延安到志丹、子长、黄陵等县,一路都是漫山遍野流动的绿。在这普遍缺水的西北之地,这数千万亩的荒山高原,是如何披上绿装的呢?答案是始于9年前的退耕还林。

  1999年8月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来到延安。站在延安市郊一处叫燕沟的山峁上,看着眼前黄土地上经过小流域治理后长出的碧草绿树,以及远处连绵起伏的裸露黄土,他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政策措施,鼓励延安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过去“兄妹开荒”的革命精神,发展为“兄妹造林”,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为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延安作出新贡献。

  9年来,延安人以韧性书写自豪,把大地基色由黄变绿。截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873万亩,占到全省的27%,全国的2.5%。全市林草覆盖率较退耕还林前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42.9%,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45.5%。

  在2006年年底召开的延安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城区“三山两河”治理被确定为十大工程之一。延安人民希望通过对凤凰山、清凉山、宝塔山“三山”的绿化建设和对延河、南河的治理,最终实现“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宜居城市梦想。“种下一棵绿树,留下美好希望,造福延安人民”,成为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市民的共同宣言。

  红色是精神

  “延安精神是延安人民的根和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是延安几十年发展最为重要的经验总结。”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延安儿女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

  2008年5月29日,在延安市“学理论、找差距、求创新”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李希再次强调和阐释了延安精神在新时期延安的作用和内涵。

  “延安改革发展30年,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行的过程,是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过程,是坚持从延安实际出发,适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的过程。”延安市长陈强说。

  陈强介绍说,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头30年,延安的农业生产一直坚持以粮为纲,农村经济在曲折中缓慢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农业结构逐步调整,蔬菜、烤烟、林果等经济作物才有了初步发展。上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国家帮助延安建成了钢铁、石油、农机、电子等16个重点企业,延安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规模逐渐扩大。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延安确立了“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石油、煤炭、卷烟、电力和烟、果、羊、薯”八大工农业主导产业。特别是石油工业,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苹果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上世纪90年代末,延安提出了“面向市场,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突显特色”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以林果、草畜、棚栽、旅游和能源工业为主体的特色经济;2001年,为了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延安确立了“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的发展战略,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十六大召开以后,根据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延安进一步提出了“城乡统筹、三化并举”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后,延安又适时完善发展思路,提出了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确立了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世界优质苹果生产营销研发基地,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之地,陕北黄土风情文化开发传播基地,全国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基地”等六大基地的宏伟目标。

  如今,延安千万吨石油产能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陕西省政府与中石油合作建设延安100万吨乙烯项目协议正式签署,1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立项批复,延长杨庄河炼化项目全面实施,中美合作延安天然气电厂开工建设;黄帝陵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投资数亿元的延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即将完工,2007年来延游客达到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信天游、大秧歌、剪纸、农民画等延安原生态黄土风情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可以说,每一次完善发展思路的过程,都是对延安精神再领会、再认识的过程,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都是深化市情认识、加快延安发展的过程,都是认真学习、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陈强说,“延安的发展表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才能推动延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