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言128:对高中政治课实施案例教学的一点思考20110417
前几日,接受了一个同课异构的课题研究任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教案。关于这一课题的视频、图片、文字等方面的资料是相当多的,例如全球性经济危机、日本大地震、生物界食物链等。细细研究了一下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它是经历了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演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施案例教学是非常常见的,我们的政治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时事,体现教学案例时代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所选用的教学案例要能够体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政治教师要养成关心时事政治、分析时事政治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案例在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学习技术,实现教学案例信息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尤其是信息化资源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加工教学资源,把教学中可利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要进行分门别类的加工和存放,以课程资源专题或资源库的形式建设。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生不是强制被动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知,进而提高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skin/oceanstar/images/msg_01.png)
![](/skin/oceanstar/images/msg_01.png)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