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科研>>论文天地>>正文内容

浅议新课标中的公民教育思想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在世界各国紧锣密鼓的课程改革中,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这是因为人们希望年轻人能够应对急剧变化的世界所带来的挑战。

公民教育可以理解为通过教学帮助青年为自己的将来,即所要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做准备。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经的基本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良好公民,使年轻一代接受、继承和发扬本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实现政治社会化或“公民社会”。

作为公民教育重要载体的基础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学生日后步入成人社会而承担起个人的生活责任做准备的重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曾针对普通高中的课程现状、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全国范围内对社会人士、教育工作者、高中学生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调查研究。对高中生各方面的不满意率和满意率如下:(如图)。从这份调查结果看,人们对高中生素质的满意度普通不高。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中只有把高中生的发展和对各种素质的培养作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20043月,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开始实施。“高中思想政治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就详尽地说明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同时,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教育思想,结合最新出版的实验教材《经济生活》,并与旧教学大纲相比,主要表现在:

一、时代性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政治多元化格局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世界,要使我国立于世界现代民族之林、21世纪的挑战,社会的文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是知识全面、基础牢固、思维敏锐、富有创新精神、善于合作、共处、流通的人,而且是具有现代道德、法制观念的人。这就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根本的要求。在新课标中也有许多明显的体现:

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上,由原来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变成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新增添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即“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二、生活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呼吁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报告和文件,如《学会生存》(1972)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确立了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提出回归生活教育,从工具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本质上也是一种生活,它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课程的变革起因于人们对生活的高质量的追求,课程的发展紧跟生活,课程的对象是生活着的学生。课程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过去生活或仅仅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在新课标中较好地解决了生活和课程之间的矛盾关系,它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课程的具体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在课程模块设置上,开设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中的哲学四大必修课程模块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等六大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设计上也体现了生活性。例如在必修课程中特别强调生活的体验,在根据新课标编写的《经济生活》中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讨论题:“每逢新年,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小礼物。前几年送贺卡,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样过节,对家庭有压力。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然后设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该怎样对待这种心理?这样的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探究性的问题大量存在于新教材之中,是培养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载体。又比如,选修课《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就是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常识课,它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的内容为主线索,通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事例,系统地讲解全体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则,并且通过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的典型范例来归纳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青少年学生的现在生活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重要的道德基础。所以从课程内容设计这个角度看,新课程着力营造的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生活教育”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三、实践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须掌握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反思性学习。因此,学生再也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新课程的积极建设者。这在新教材中有着很重要的变化。例如在新教材《经济生活》中设置了四堂综合探究课,如“正确对待金钱”这堂探究课提出了这样的活动建议:(1)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收集古今中外特别是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表明各种金钱观的具体事例;(2)分组或在全班研究、探讨、辩论不同的观点;(3)将相关材料精选集中、相关论点筛选出来;(4)用综合探究成果出一期壁报。通过这些生活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新教材教学内容上大量运用了这种新型的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如在讲解“财政的巨大作用”时,设置了这样的一个讨论题:“2003年春季,‘非典’投疫情突如其来,政府每日通报疫情,花巨资实施严格的强制隔离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社会生产和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后设问:(1)国家为什么要花巨资防治突如其来的灾害?(2)这一事例反映了财政的什么作用。这种类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新教材中大量出现,真正实现了体现的目标,即着力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四、开放性。

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力主建立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的民主化,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培养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在课程评价方面,力主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提倡“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在考试中应活生生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知识能力,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真正地营造出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新型评价方式。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也体现子开放性,强调要丰富和拓展课程资源,从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四个方面对课程资源的开展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实践活动资源方面,指出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而且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也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这无形中就丰富了传统的课程资源,为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可见,从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以及新教材《经济生活》的体现,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课标及新教材中处处充满着“公民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和实现真正的“生活教育”的思想,为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也必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基础教育的科学理论。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