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教学>>德育案例>>正文内容

小学高年级学段将“时政”素材应用于爱国主题教育课的实践探索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一、善于发现 “ 时政 ” 素材,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情怀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形式愈趋向多元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应当与时俱进。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去挖掘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时政”素材,从顶层设计出发,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要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政策,关心国家发展的爱国情怀,并能在爱国主义萌芽的初期立下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志向。

在主题教育课中,教育素材不仅是课堂的载体,更是学生兴趣的引线。班主任通过搜集有针对性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将其按照一定逻辑运用于主题教育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还能进一步让学生更真切、更深刻地理解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形成契合教育目的的道德品质,进而提升主题教育课的有效性。而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的实践中,还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情怀。

(一) 素材的搜集与筛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主题教育课虽然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的教育形式,但是也要注意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发挥。课堂的效果能否对学生产生契合教育目标的积极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选取的教育素材是否能与学生的兴趣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积极的主动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教育的价值。

在这个中国崛起,国内外时事变幻莫测的年代,很多时政新闻,国家政策等方面一轮接一轮的改革或多或少的能传到小学高年级孩子们的耳中,例如“双减政策”的落地、“三胎”政策推广、“职业教育的推进”等,必然会逐渐地影响到学生们的远期成长。作为班主任,笔者引导并且指导学生搜集各种“时政”的素材,将搜集到的素材通过简报、视频、新闻等方式记录保存。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发现一些政策对自己的影响,比如“双减政策后”可能没有补习班,“三胎政策”可能又会多一个弟弟妹妹。大量的“时政”素材收集,激发了学生对于国家时事浓厚的探究兴趣。现在的少年就是未来的青年,杨贤江先生曾经在青年教育问题的“全人生指导”中曾提出一个青年人一定要关注政治,参与政治。而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正是培养政治兴趣的萌芽的最好时间段。

(二) 素材的分类与整理,根据学情降维素材难度

素材的收集是上好“时政”类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的第一步,为了将这些素材转化成符合学情的教育素材,合理运用于主题教育课中,还需要进行分类与整理,抑或重新做学情化的解读。

笔者将各种“时政”素材分为社会热点、国家政策、国际形势三个方面。

以类似“张哲瀚靖国神社事件”、“某些外国品牌辱华事件”等素材都可以分类为社会热点新闻;“双减政策”、“中国制造2025政策”、“新能源汽车”等素材都可以分类为国家政策;“华为断供”、“立陶宛支持台独”、“阿富汗战争”等素材都可以分为国际形势。素材的分类原则从身边事、国家事、天下事,层层递进,力求学生在素材的分类过程中初步培养关心时政,关心国家的爱国素养。

在整理素材时,笔者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规律以及预设的教育目标,筛除那些学生无法理解的深度素材(或者做简单化处理)。同时,笔者指导学生对收集的素材进行分类。学生分别对科技、医疗、教育、民生等类别的素材进行分类,在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时政”素材资料库的同时,也是完成了主题教育课的一个课前准备。

(三) 素材的处理与加工,注重提升教育的能效

在拥有一个素材资源库的同时,也会生产一个问题:素材的碎片化。为了能够在一节限定时间内的班会课中使素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注重素材与个体“知情意行”的集合。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始素材进行处理与加工。这时就需要运用类似剪贴画形式的三个处理过程:裁剪、设计、串联。

将素材进行裁剪,将切合主题教育课的部分裁剪出来,在简化素材的同时提高素材的利用效率;将那些碎片化的素材从逻辑性、矛盾性、社会性出发,进行重新的整合与情境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深化爱国情感体验;主题教育课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所以必须要将运用的所有素材通过一条主线进行有效串联,让不同环节所用的“时政”素材产生系列化的相辅相成的影响,从而每个环节相互辐射、层层递进,提升主题教育课的层次性。例如,通过对于“中国制造”的主题教育课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山寨品牌”、“模仿外形设计”、“麒麟芯片的断供”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制造缺少自主品牌,缺少核心技术,缺少自主创新的问题后,抛出苹果手机的代工制造中中国企业效益低下的问题,即串联了各种社会现象也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未来为祖国献力的爱国情怀,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

每一个“时政”素材带来的一节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在素材的筛取选择、教育形式和课堂教育目标上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只要有长期、持续、有效地落实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培养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关心时政的意识,就为班级开展爱国主义系列主题教育课提供了教育资源保障,后期的教育资源不仅仅指的素材,更是学生关心时政的爱国之心。当二者相互影响,加以班主任的点拨指导,就能提升主题教育课的教育能效。

二、灵活使用 “ 时政 ” 素材,提升教育的感染力

高维度的“时政”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对于这部分素材,学生的理解是需要班主任帮扶的。笔者认为,在班主任帮扶学生理解素材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对于“时政”素材的理解能力,这就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观点表达,采用诱导启发,互动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效调用学生的主观情趣,引导同位心理共鸣,在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滋养爱国主义的情怀。

(一)观看热点“时政”视频,通过视听的方式降低素材距离感

CCTV的新闻联播是最好的视频时政素材,但是当今社会,身负学业重担的学生们又有多少能坚持观看呢?就上海本地而言,本地电台的新闻也更能符合地方学生的生活认知。关心时政,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时政信息收集渠道,所以笔者鼓励学生通过新闻的观看来收集主题教育课的时政素材。以CCTV为例,观看《新闻联播》获取国家时政素材;观看市级地方电台新闻,获取地方政策相关时事素材;观看区级地方电台新闻,获取身边的相关时事素材。同时鼓励学生借助微信公众号,如“上海发布”、“上海教育”等关注时政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学生通过新闻视频的观看,微信推文的阅读获得时政知识以及情感上的见解,逐步产生自己的观点,可以有效促进主题教育课课堂实践中的目标达成。

(二)分析热点“时政”新闻,引导学生了解“时政”素材的内涵

笔者发现,热点的时政新闻学生是相当感兴趣的。例如“三胎政策”消息传来,二胎家庭的学生们就开始扎堆讨论是否愿意还要个弟弟或者妹妹,相互之间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后服务”的推行,让一些学生觉得“完了,这下老师可以有正当理由给我留学了”。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班主任,一定要意识到小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对时事政策解读的能力,但是这种解读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 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就要求班主任利用主题教育课程有意识的为学生们进行时政信息的解读,一是帮助和引导学生的对于相关政策的理解;二是尊重学生主体的探究兴趣,滋养关心国家政策的兴趣。另一层面来看,各种生育教育政策的落地,哪怕是小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这就相当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解读,减少误读。这又侧面印证了小学高年级阶段“时政”类素材主题教 育课的必要性。

(三)交流热点“时政”,感受政策为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而激发爱国情怀

在“时政”类素材主题教育课中,交流“时政”带来的生活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是主观经验交流更有说服力,所发现的变化也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可以让班级中倾听的学生通过客观的经验体验去达到情感共鸣。当然这种共鸣有理解性的意见一致,也有个别化的观点不一。意见一致的共鸣说明交流的信息具有普遍效应,能通过归纳进行总结。个别化的观点不一说明交流的信息具有矛 盾性,而班主任可以利用这种矛盾,进行辨析引导,从而总结到正确且符合教育既定目标的方向上。如笔者在上“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祖国只要自己发展得足够强大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帮助别的国家,万一他们超过我们怎么办?笔者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观点的辨析,总结出了“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世界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大胸襟”的国家情怀。为此,班主任在政策类主题班会课中要准确地把握政策背后的内涵,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诠释,引导学生学习与领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三、感悟“时政”素材,强化爱国情怀

(一)促进同国家价值观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

在小学阶段,“时政”类素材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并不多见,一是担心学生认知水平问题,无法理解到位;二是因为操作难度问题,对班主任的政策理解很较高的要求,很多班主任担心政策的解读会有偏差。但是时代在变化,要成为契合这个时代的班主任,就要做出勇敢的尝试,“时政”类素材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就是笔者的教育实践探索。在学生感悟理解“时政”素材,在主题教育课发言交流观点,立下志向的过程中,“爱国”有了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一系列的课前素材收集、课中素材解析与串联。课后观点的进一步研讨都可以理解为是一次次的爱国行为实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拨乱反正,诠释道理,从而促进班集体进行及集体式的国家价值观认同活动,进而强化爱国情怀。

(二)深度激发情感体验,立下为国之志

“时政”的素材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其实是有一定距离的,作为班主任,也要意识到,不可能要求小学生去现阶段改变国家的现状。但是可以通过主题教育课的形式强化爱国情怀,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就立下远大的报国之志。古有岳母在儿背课下精忠报国,才有岳飞“怒发冲冠”之志。我们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当在孩子成长的初期的心中打下结实的爱国、报效祖国的烙印,从而避免如今的高端人才的外流现象。例如:笔者在“中国制造”主题教育课的尾声设计了结合《中国制造 2035》白皮书的政策的志向书书写。学生们在明确当下好好学习,努力进步的同时也立下了许多报国的志向:为中国制造自己的芯片;创造超过耐克阿迪的品牌;发明超越苹果的手机等想法与志向层出不穷。这一方面既验证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时政”类素材主题教育课时,只要素材使用得当,课堂效果是很明显的,我们不用担心他们的理解问题;另一方面也基本确定了“时政”类素材主题教育课的宏观目标一定是长远的,而非现实的,这就需要此类课程进行一系列的长期的探索。

(三)充分发挥主题教育课能效,强调全面发展

要充分发挥“时政”类素材主题教育课的能效,就是要通过教育素材结合学生的“知、情、意、行”德育认知模式。通过素材的有效认知达到个体的情感共鸣,在共鸣矛盾中进行辨析引导教育,从而达到以班级为集体的共同意志,去践行实践。这是素材与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过程。“时政”类素材的爱国主义即需要一定程度的信息收集,也需要理解性的认知,更是需要在未来成长过程中的实际行动。陈鹤琴先生提倡活教育,大自然和大社会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要努力引导高年级小学生感受探究时政,关心国家事的习惯,也要有意识地将要小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未来的报国之志,正如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中的所指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四、成效分析与反思不足

在笔者积极探索与实践小学高年级“时政”类素材的主题教育课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一些社会的热点的素材的收集上,虽然是小学生,但是信息的获取方式不仅非常的多元化,而且也能自己说出一些对于“时政”素材的见解。在主题教育课的过程中,通过视听化的素材展示,多形式的素材分析,学生基本能理解素材与其中的爱国主义内涵。比如在笔者《加油!中国 制造》的一课中,当学生发现中国制造大而不尖,中国代工企业收入微薄的现象之后,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且立下在未来报效祖国,改变现状的意志;在《一带一路》一课中,当学生感受到中国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历史底蕴后,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为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感到骄傲。

不足之处:在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还是三点不足之处,第一就是学生在“时政”素材的搜集中需要跟踪指导,否则容易搜集一些不符合爱国主题的内容;第二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要吃透政策,才能做到正确引导;第三就是需要定期的后续反馈,要针对课堂内容有一系列的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心怀国家天下事的好习惯。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