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玉林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贯通中小学各学段。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劳动教育资源、中小学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必备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二)遵循教育规律。劳动教育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劳动过程。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感受劳动艰辛和收获快乐,从而增强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三)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格局,逐步促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切实解决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四)坚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本校实际,结合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合理、灵活利用各种各类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改进劳动教育方式,不搞“一刀切”。
三、内容要求
准确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目标要求,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确定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理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劳动果实的品德。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一)小学
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安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及保护,能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洁、洗碗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与适当的班级和学校的集体劳动,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保护公共财物等,培养集体荣誉感;进行垃圾分类,培养保护环境意识;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指导学生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学会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照顾老人小孩、进行小件家具或其他生活物品的简单修理、学会“变废为宝”小制作等,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图书整理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二)初中
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照顾老弱妇幼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图书整理、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雕刻、芒编、剪纸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三)普通高中
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接受劳动锻炼、磨炼坚强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指导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商业流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四)职业技术学校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校内、校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会认识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四、工作措施
(一)系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1.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与建设,小学要注重基本劳动习惯养成,初中要注重职业劳动体验,普通高中要注重社会劳动实践。要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整合所学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含量的创造性劳动。职业学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要融合课堂教学、专业实训、课外活动、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建构职业学校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将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要点、评价方式、安全保护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和课程。
2.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要围绕全面发展,致力于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进行劳动,要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劳动体验。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等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深刻阐述,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科学、地理、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职业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要让学生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升级技术,熟悉新工艺、掌握新工具,要让学生通过实训、实习、竞赛、创新创业等实践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镇人民政府】
(二)切实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1.统筹策划劳动教育实践。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劳动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规划好劳动周等集中劳动。融合学校日常管理,指导学生开展个人学习用品整理,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爱国卫生活动、垃圾分类、绿化美化、功能室物品整理与放置等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功能室,适当体验包括烹饪、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雕刻、芒编、剪纸、泥塑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强化课外志愿服务,统筹好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和校本课程内容;积极开展创造性劳动实践。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校园种植养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农作物,养殖一些性情温和、不伤害人的小动物;尝试开展无土栽培、智能化栽培,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和“责任田”。职业学校要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引导学生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劳动新形态、新形式,推动劳动教育与生产、市场相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2.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志愿者日、环境保护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端午节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和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校园文化;举办劳模大讲堂、优秀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校刊校报、专题报告、宣传栏、新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立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3.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中小学要利用校外劳动资源规划设计劳动实践系列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学生到陆川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农家乐、农场、实训基地等场所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实践。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贫困家庭及劳动力缺乏的家庭适当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观摩企业工厂、传统作坊、种养殖场、商业流通行业、交通物流部门等体验生产经营过程。体验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要以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艺的劳动为主,兼顾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劳动。【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多元扩大劳动教育资源
县教育局要协同有关部门遴选认定一批山林、草场、农场、厂矿企业、种养殖场、福利院、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公园、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手工艺传习基地等场所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既要因地制宜在校内设立提供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场所,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劳动教育结对实践基地,要重视劳动文化传承,突出民族传统、地域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创新性劳动实践需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场所,推动学生深入农村、城乡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公益劳动,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责任单位:县教育局、经贸与科技局、民宗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各镇人民政府】
(四)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劳动教育课程需要,积极探索建立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为学校配备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职业学校要发挥专业优势,协同培养劳动教育师资,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师资交流共享机制,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要明确劳动教育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教育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强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将劳动教育教学纳入国培、区培教师培训教学内容。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每2年评选一批劳动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总工会、各镇人民政府】
(五)充分发挥家庭基础作用
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家长要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教会孩子洗衣做饭、照看孩子、购买日用品、清洁卫生、照顾老人或病人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教会孩子1至2项生活技能。各中小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委会等引导家长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及实践活动。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给学生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责任单位:县教育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妇联、团县委、各镇人民政府】
(六)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研究
县教研室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在课题研究、教改项目方面大力支持劳动教育研究。遴选一批试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研究。以项目形式推动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依托有关专业组织、教科研机构等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在县级教学成果奖励中,将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纳入评奖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人社局、各镇人民政府】
(七)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各学校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是要做好平时表现评价。在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从行为表现中分析把握劳动观念形成情况。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二是要做好学段综合评价。学段结束时,要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建立诚信机制,实行写实记录抽查制度,对弄虚作假者在评优评先方面一票否决。推动将学段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三是要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机制
各镇人民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要明确有关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职责,要加强组织协调、配合联动,在落实劳动教育场所、扩充劳动教育资源、解决劳动教育经费、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劳动教育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要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农业农村局、经贸与科技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妇联、总工会、团县委、各镇人民政府】
(二)落实经费投入,强化安全保障
各镇人民政府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统筹自有财力,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补充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扩充与陆川产业发展相契合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计划,可按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用于劳动教育。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坚持安全第一,将安全教育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过程,强化学生劳动风险意识,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劳动强度。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应急局、玉林银保监局驻陆川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督导检查,注重宣传引导
加强督政、督学,将各有关部门履行劳动教育职责、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劳动实践组织、教学指导等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对被督导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协调主流媒体加大劳动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劳动文化建设,利用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以及少数民族传统劳动节日等节庆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弘扬优秀劳动文化。要深入开展“身边的劳动者”“劳模进校园”“工匠面对面”等活动,宣传先进劳动典型,注重挖掘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打造更多劳动教育品牌,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总工会、各镇人民政府】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