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延安支教>>正文内容

延安市第一中学学校文化建设记略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陕西教育》2009年第3期
延安市第一中学学校文化建设记略
    延安市第一中学近四年来连续被延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创佳评差”先进单位,近四年来连续荣获延安市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先后获得“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陕西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级文明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和“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等荣誉。总结学校发展经验,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的学校文化是实现市一中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学校文化是无形的“场”,是学校的“魂”,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它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培育形成的反映师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概括,是潜在课程的一个重要教育因素,是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总的体现。在高中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延安市第一中学作为年轻而快速发展中的省级标准化中学,在参与竞争激烈的省级示范中学创建中,一中人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主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不断推动学校层次的提升,树立了学校的品牌。目前,学校文化建设所生产的学校文化力已经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能源,并日益发挥着其他物质力量难以替代的作用。
优化环境,增强学校环境文化吸引力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一中人深解其中三昧,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始终将自己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重视学校的整体布局设置,切实做到了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区、家属区、运动区、餐饮区和学生住宿区明显分开,各功能区域特点鲜明,景点设计和休闲场所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名字,区域文化和区域景观交相辉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独具匠心的规划使学校处处体现着艺术性和教育性,处处散发出浓浓的文化神韵。整个校园突出了绿色、典雅、人文、愉悦的特征,坚持了绿化、净化、美化、人文化协调发展的校园环境建设,真正使校内“每堵墙、每个牌匾、每个景点”都生动起来,不仅让学校美起来、温馨起来,还使校园富有时代气息。无论你身处市一中哪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感觉到视觉上美的愉悦,感受到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从而产生愉悦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学校环境文化彰显出巨大的向心力和吸引力。
科学管理,彰显制度文化催人的功能
    制度文化是制度化了的文化形态,它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文化、道德规范等。良好的制度建设不仅是保障学校健康发展的抓手,更是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革创新的有效载体。市一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法治民主的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把制度的不断修订完善和强化落实作为管理文化的抓手,用制度创新促进文化创新,把制度导向与价值导向结合起来,注重人文、公平、效率,缩小分歧,扩大共识,建设公平有序的制度文化平台。让制度管人,让规章规范人、指挥人;用管理制度文化所产生的文化力,引导人的天性,发展人的天性。通过实施校长负责制、民主监督机制、校内结构工资制、校务公开制、教师健康档案制、管理服务承诺制、中层干部的“四制(竞聘制、任期制、问责制、评议制)”等人事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制和班级管理的学月考核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逐渐形成了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校的管理理念,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形成了规范、科学、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发挥了制度文化催人的功能。在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和谐、合作共赢的团队氛围正在形成,全校教职工一改过去的工作作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把“为别人干”变成“为自己干”,不仅要“干”而且要“干好”,不仅“做”而且要“做实”,不仅“做实”而且要做成“经典”。
培育精神,发挥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精华,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充实、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是全体师生的实践智慧和精神贡献。一所学校缺乏精神指引,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没有了生机和灵气,自然也就谈不上健康发展,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潮流里,学校的精神文化始终发挥着支撑作用。
    市一中改制六年来,师生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共同孕育着学校精神,具体概括为“团结和谐、真情奉献、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
为了使“一中精神”的丰富内涵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能够成为以精神文化为指导的文化核心,学校又提出唱响唱懂五首歌曲,树立五种意识,即唱《国际歌》,树立主体、自主意识;唱《国歌》,树立紧迫、危机意识;唱《敢问路在何方》,树立实干、创新意识;唱《爱的奉献》,树立爱心、奉献意识;唱《团结就是力量》,树立合作、共赢意识。通过培育和实践,“一中精神”已经成为学校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的特色品质,已经成为引导广大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成为把学校建设成幸福家园、精神乐园的灵魂,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目前,全校上下已经形成人人自觉践行“一中精神”和大力树立“五种意识”的良好风气,“一中精神”和“五种意识”已经成为打造“和谐一中、实力一中、品牌一中、魅力一中”的重大法宝。
深化课改,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课程是文化的有效载体,是育人取向的有效途径。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重建,因为它直接体现着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直接体现着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育的人文理想和精神追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强调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因此,从实质上说新一轮课改就是对学校传统课程教学文化的一次再创造,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应试教育体制下简单分出等级的“筛子”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博爱的思想,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学相长,从而使师生的精神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实现双赢。
    我校在新课程文化构建中,充分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关注课程文化管理体系构建。学校因此成立了教师学术委员会,下设青年教师学术研究院,用组织保障新课程研究的顺利进行,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市一中已经制定出台《延安市第一中学学分认定办法及程序》、《延安市第一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延安市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工作及学业评价方案》和《延安市第一中学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这些方案、办法已经入编《延安教育2008年专刊》)等相关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建立了相对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和新课程评价体系,为新课程改革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确保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是关注课程文化的开发和运用。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市一中采取开发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双管齐下的做法,既要开好开足国家课程,又要注意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既要注意从必修类课程、选修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要注意开发人文精神、生存环境、学习氛围、师生交流、群体交际等隐性课程,注意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力求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课程文化育人、强校的功效,从而在整体上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目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市一中正着力加强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优化学校资源,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加大文化精神的培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朝着省级示范高中目标奋力迈进!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