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教育教学>>德育案例>>正文内容

有温度的教学:历史课堂的“人”“情”故事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初中历史课堂的“人”是指学生,“情”是指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多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历史学科中达成立德树人要求的重要一环。所谓家国情怀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以服务于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形成对家乡、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初中历史课堂除了书本上的家国情怀育人点,更应该为学生提供认识、阐述、感受、体悟历史的平台,培养学生一种独特的视角与思维策略,进而获得只有历史能给予的经历和体验,让初中历史教学充满温度。学生所熟悉的就是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他们有亲近感的是一部地方史,将地方场馆中的历史资源与历史课堂相结合,建起学生与家国情怀共通的桥梁。

一、挖掘地方场馆资源,探寻“人”、“情”共通原点

要将地方场馆资源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首先要对地方场馆资源先做挖掘与考察。每个地方的历史资源都是丰富的,笔者所在的金山区在古代环境宜居、经济较为发达,上海地区最早的三个古县(海盐、胥浦、前京)的县治都设于金山境内。明清时期,金山为手工纺织中心之一。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金山地区自古以来就人文荟萃,在文学、史学、文字学和书法绘画等领域人才辈出,为金山地区的发展留下了厚厚的文化积淀。然而,近代以来,地处沿海的金山地区饱受灾难,由自然界的灾害,有人为的破坏,还有外辱内患、战乱不断。建国以后,金山地区不断涌现出许多助力于发扬金山精神的杰出人士以及能反映时代风貌、金山特色的民俗文化。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金山都有着丰富的地方场馆资源。

在金山的亭林镇上有良渚文化的亭林遗址,其中也出土了黑陶制品,当时人们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在金山博物馆陈列了3:1的复原模型。这其中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源,为了更好地对地方场馆资源加以利用,我通过对地方史的研究整理出金山地区的18个场馆资源。

地方场馆年代介绍
金山博物馆良渚文化亭林遗址距今4800-4200年间(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较多为磨制石器,如石犁。良渚文化最有名的黑陶有出土,如三足黑陶盉、黑陶杯,居住干栏式房屋。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遗址上层属西汉,下层属春秋战国在出土文物中,有陶器与釉陶,器形有炊器,如鼎、釜;饮食器,如碗、杯、盘;盛贮器,如坛、罐、瓮、盒等。此外,还有西汉的铜镜、五铢钱、铁器、漆器等文物出土。
东林寺大殿1308年在大殿的前后各有两根木制檐柱支撑,外围是大型的木制斗拱,体现金山先民精湛的木制技艺。东林寺现在是市级佛教建筑中体积最大的古遗迹。
松隐禅寺严华塔元朝洪武年间华严塔是浦南保留至今最完整的古塔,是上海地区乃至整个南方地区较早使用玻璃构建的古塔。它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元朝的建筑特色和时代风貌。
金圃宅第牌坊现代宅第南墙外,立有状元、进士、举人三个牌坊,坊上分别镌刻着出生枫泾的3个状元、56个进士和125个举人的名字。左边的墙上雕刻有21位枫泾历史上三品以上官衔的人员。
陆龙飞烈士墓陆龙飞(1906-1928)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受党组织派遣,他以教员身份作掩护 ,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斗争,建立中共枫泾独立支部。党的“八·七”会议后,与青浦的革命力量汇合在一起,建立了农民革命军,他任枫泾农民革命军指挥。
袁世钊故居袁世钊(1905-1931)1924年加入共产党,被任为中共枫泾区委书记,在枫泾、新浜一带发展革命力量。民国15年秋,在枫泾镇成立农民协会,要求“二五减租”。当地大地主勾结官员,将农协封闭,遂转移至新浜等农村活动。
上海南社纪念馆南社1909年成立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
丁聪漫画馆丁聪(1916-2009)前言厅有丁聪的半身雕像和他的生平介绍。随后,各展室分别展出了丁聪的讽刺幽默作品、名著插图作品和人物肖像作品等。丁聪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发表漫画作品,他对旧社会的反动统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生活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欣欣向荣景象和人民热火朝天的工作生活予以真情歌颂。
金山卫城南侵华日军登陆处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而建,主要有抗日主题石雕壁画、中心雕塑、“十月初三惨案”记事碑墙、抗日故事紫砂浮雕壁画、被害乡民纪念墙、古城墙遗址和日军碉堡、警世钟亭、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碑等展示内容,并在城楼上增设“侵华日军在金山的暴行”主题陈列室。
枫泾地区人民公社旧址现代人民公社旧址位于和平街85号,这是枫泾古镇里一个特别的景点,也是上海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
高家老宅(高锟故居)现代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
枫泾民俗博物馆现代博物馆有三进大院,其中有百篮馆、百灯馆和百行馆。
金山嘴渔村渔具展示馆现代展现渔具发展的历史的海洋文化特色。
金山区档案馆现代档案馆内有丰富的档案资料。
金山区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内有丰富的图书资源。
金山城市规划馆现代馆内展现了金山地区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城市变迁。

(金山区地方场馆资源列表)

每一个场馆资源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历史课堂中可利用的也不少。比如戚家墩古文化遗址,上层属西汉,下层属春秋战国,在出土文物中,有陶器与釉陶,器形有炊器,如鼎、釜;饮食器,如碗、杯、盘;盛贮器,如坛、罐、瓮、盒等。此外,还有西汉的铜镜、五铢钱、铁器、漆器等文物出土。如松隐禅寺严华塔,建于元朝洪武年间,是浦南保留至今最完整的古塔,是上海地区乃至整个南方地区较早使用玻璃构建的古塔。它保留了元代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元朝的建筑特色和时代风貌。

学生对这些地方场馆资源较为熟悉,但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地方场馆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的融合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枫泾地区人民公社旧址,位于和平街85号,这是枫泾古镇里一个特别的景点,也是上海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生活在金山的孩子几乎每年都要去几次枫泾古镇,对这个地方很是熟悉,但是对于这个人民公社是什么时代背景中的产物他们并不了解。

从整理出的18个金山场馆资源来看,包含远古时代、古代、近代、现代各段历史,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包含制陶、建筑、绘画、信仰、科技、科举等丰富内容,对地方场馆资源的充分挖掘,使得学生身边历史的得以广泛探寻,也是将地方场馆资源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培育家国情怀的第一步。

二、科学开发场馆效用,搭起“人”、“情”共通支架

初中历史课堂的呈现是因人而异的,然而无论怎样的课堂都离不开对教材的解读和分析,都离不开每一课的内容主旨和教学目标。因而,在我们将地方场馆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相融合的时候,前提还是要分析教材,基于每一课的内容主旨,切不可为了用地方场馆资源而生搬硬套,脱离了课堂的实际。

为了对整理的金山地方场馆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最大的发挥它们的效用,笔者根据各个场馆的内容、统编版历史教材的内容,两者相结合考虑,科学地对金山地方场馆资源做了第二次的筛选。在18个地方场馆资源中选出14个可利用资源,与具体的教材进行对接。

历史教材地方场馆对接内容结合意图
原始农耕生活良渚文化亭林遗址磨制石器石犁;黑陶制品,如三足黑陶盉、黑陶杯;居住干栏式房屋。探讨考古挖掘的方法,拓展视野,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青铜器与甲骨文戚家墩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的青铜器。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戚家墩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的五铢钱。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金圃宅第牌坊科举制。了解金山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激发家乡自豪感。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陆龙飞烈士墓建立了农民革命军,指导农民革命。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爱乡爱国情怀。
袁世钊故居成立农民协会,要求“二五减租”。
辛亥革命上海南社纪念馆南社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金山卫城南侵华日军登陆处淞沪会战,日军从金山卫登陆。
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内战爆发/抗美援朝丁聪漫画馆丁聪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发表漫画作品,他对旧社会的辛辣的讽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真情歌颂。一方面了解丁聪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理解漫画折射的时代。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枫泾地区人民公社旧址人民公社。将历史拉近学生身边,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历史。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枫泾民俗博物馆裹小脚,清末民初服饰变化。
科技文化成就/社会生活的变迁金山区档案馆馆内展现了金山地区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城市变迁的图书、实务、档案资源。
金山区图书馆
金山区城市规划馆

(金山区地方场馆与教材对接列表)

比如在第一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本课的主旨包含:“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些主旨,可以利用良渚文化亭林遗址的场馆资源,包括遗址中出土的磨制石器石犁,黑陶制品,如三足黑陶盉、黑陶杯等,以及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这些场馆资源的利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金山地区早期发展历史,了解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及其特点,也可以探讨考古挖掘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

第二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本课的内容主旨是:“隋朝建立后,重新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隋开运河、设科举。隋虽速亡,但制度改创、经济建设的成果为后世继承,为后世繁荣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隋朝创设的科举制,可以给学生看金山的金圃宅第牌坊,宅第南墙外,立有状元、进士、举人三个牌坊,坊上分别镌刻着出生枫泾的3个状元、56个进士和125个举人的名字。左边的墙上雕刻有21位枫泾历史上三品以上官衔的人员。这些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概貌,思考科举制的影响与作用,更有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隋朝,达成内容主旨,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金山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激发家乡自豪感。

第三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内容主旨包括:“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变化,理解变化背后的原因,我融入了枫泾民俗博物馆中的场馆图片资源。包括女子裹脚所穿鞋的照片,清末民初服饰的照片,学生通过这些图片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就发现生活的变化,进而思考这种变化背后反映的实质,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

此外,各地方都有的档案馆、图书馆、城市规划馆内的场馆资源在上“科技文化成就”、“社会生活的变迁”类似课的时候用途很大,馆内展现了金山地区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城市变迁的图书、实务、档案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主旨与目标去设计调查表、任务单、学习单等,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去探究完成。一方面锻炼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感更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次筛选中去除的4个场馆资源,并不是他们的价值不高,而是因为他们与教材各课的内容主旨难以匹配。比如东林寺、松隐禅寺严华塔等。这些资源虽然历史课堂中不易利用,可以在拓展内容中加以利用,或者利用历史的实践活动进行开发。现在的新中考改革,历史中考平时赋分30分中也有关于实践探究报告类的赋分,可以加以利用。

每个地方都有该地方自己的历史,一个小地方纵向发展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整个社会发展的缩影,历史上留下来的历史遗迹、文物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印记,它们可以支撑起一个立体的历史课堂。

三、走进地方场馆资源,实现“人”、“情”共通目标

对于场馆资源的运用,现在实践的大多数是教师将场馆资源中的历史资源引入课堂,以图片、口述的方式呈现,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较好。然而场馆是一个开放的场地,除了上述方式,笔者尝试探索另一种方式,那就是走进地方场馆资源,将历史课堂搬进场馆。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在上淞沪会战这一目内容时,课中学生讨论声不断:“地图上显示淞沪会战与金山卫很有关系,怎么书上不写”、“我听我阿婆给我讲过抗日战争时候的事情的”、“我们金山卫士城南门有被杀人的名字石碑”等。学生的讨论声启发笔者可以带学生去金山卫城南侵华日军登陆处遗址来上这节《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走进历史场馆中的历史教学与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导特点更加明显。首先,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主旨提前做好辅助资料的收集和任务单的设置。比如在金山卫城南侵华日军登陆处上《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本人通过阅读《金山年鉴》、《正立德金山卫志今译》、《金山县志》等资料,选择了三则材料包括“塔港惨案”、《日军烧杀掳掠统计表》、“韩坞、李家廊下抗击日军”,这些材料提前发给学生预习,同时老师要根据本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设置任务单。

到达目的地后,笔者将整理好材料给学生,先带领大家简读下发的材料并布置任务单(每一小组一张)上的任务。

随后由学生分小组自行去参观遗迹,线路不定,具体安全由每小组组长负责,经过小组讨论后将最终结论填在任务单上,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

根据观察,笔者发现每一组的参观路线还有所不同,有的组选择“十月初三惨案”记事墙——浮雕墙——雕塑区——城楼——金山卫抗战史料馆,有的组选择金山卫抗战史料馆——被害乡民名录墙——浮雕墙——雕塑区,有的选择重修金山卫城门侵华日军登录处遗址记碑——金山卫抗战史料馆——雕塑区——浮雕区。

学生选择路线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第一组选择方案一的小组,他们认为先要对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整个历史事件概况有所了解,所以先到“十月初三惨案”记事墙打卡,提取到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和结果等历史信息,然后经过浮雕墙与雕塑区了解今天的艺术家如何诠释这段历史,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出在日军登陆金山卫期间军民的奋力抵抗与日军的惨无人道,随后登城楼感受历史气息,最后把大多数的时间放在金山卫抗战史料馆,从第一单元“大势衰微、国耻难平”,到第二单元“日军偷袭、奋起抗争”,到第三单元“山河沦陷、民不聊生”,到第四单元“同仇敌忾、驱逐外侮”,通过对实物史料、文物史料、图片史料、影像资料等史料的分析,形成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方案二的小组认为金山卫抗战史料馆的内容最丰富,因而先把大多的时间留给它。以前一直听说日军在登陆金山卫后做了许多残忍的事情,在纪念馆内有一面墙记载了所有遇难的金山民众,因而第二站放在被害乡民名录墙。方案三的小组首先考虑的是考察这个日军登陆处遗址的历史,于是将第一站放在重修金山卫城门侵华日军登陆处遗址记碑。每一条参观路线的确定,都是小组成员合作商量的结果,都有小组成员自己的想法,也包含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设计、探究,很有价值。

各小组根据他们自己设定好的路线去参观,边看边交流边思考,这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也很重要。参观结束后,老师会集中班级同学。每一小组派一名组员分享任务单,给出依据、阐述结论,比如第三小组分享的任务单,具体如下。

其实每一组都有观察到的共同因素,但是也都有自己观察的特色。比如,探究小组一关注到浮雕墙,写到“浮雕是今天艺术家的作品,反映的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军民面对日军登陆各种行为的坚定的反抗,他们守卫乡土的决心淋漓尽致,同时也看到了日军的暴虐,让人心痛。”

探究小组二关注到史料馆中的文字材料,写道“《枫泾》战斗详报、《八年抗战经过概要》、《抗日战争卫国烈士评传》、《金山同乡会组织救济委员会》等,这些文字材料虽然不能翻阅但是从可以看到的,加上老师发的地方志的文字材料,让我们了解到淞沪会战期间的许多事实,看到了军民抗战的同仇敌忾。”

探究小组五关注到雕塑,写道“园区里有很多区域有雕塑,这些作品很能反映当时的一些历史,比如雕塑抗战勇士,他的动作、表情反映了抗日战争中金山人民的奋力反抗、英勇不屈。雕塑悲天悯人,塑造了一个母亲与两个孩子,母子和躺在怀里的孩子都死了,一旁剩下的女儿拉扯着自己的母亲,无助、无奈,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无论每一组关注的是哪些史料,最后他们都了解了淞沪会战期间在金山发生的故事,知道了淞沪会战发生的背景、过程与结果,明白了如何收集资料、得出结论,感受到了战争的暴虐与残酷、军民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坚定了自己爱家乡、爱祖国的信念。

从学生的任务单和交流中可以发现,他们通过对金山卫日军登陆处史料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思考,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主旨,比课堂中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思考得更深入、感受得更透彻,历史学科培养家国情怀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的爱国感情得到激发,对这一段历史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家乡和家乡的人民又多了一份热爱。

将中学历史课堂与地方场馆资源相结合是一个仍需要不断去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本人发现初中生对于自己生活的本土历史很感兴趣,对于在历史场馆上一节历史课显得很感兴趣,对于老师引导进入的历史情境也更有领悟。但是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是将传统课堂与活动课相结合的试验,仍然存在着时间和安全因素的隐患,这种教学模式推广较难,对于任教老师在各方面都是一个挑战,都需要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实践的,能走出一条历史课堂中更好践行育人价值的道路。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