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思想者工作室>>延安支教>>正文内容

宜川中学在实施校本化管理中稳步推进新课程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新一轮课程改革,就其指导思想、课改内容、课改要求等一系列课改政策,对处于课改前沿的所有学校都是一致的。但如果为贯彻政策标准,满足课改硬性要求,而不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和条件,就有可能出现形式主义倾向或疲于应付,扭曲新课改的根本旨意,导致从根本上改革传统课程的实践,步入歧途。

众所周知,我们延安的基础教育近几年有了跨越式的长足发展,但横向比较,与东部发达地区在理念、师资、手段、环境等课程资源上仍然有很大差距。就宜川中学而言,设施滞后、教师培训任务艰巨,常规教学管理尚嫌不到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以现有的条件和水平实施新课改,可谓困难重重。但只要认真地予以理性思考,不追求形式的新颖和变化,而是制定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方案与途径,推进中贯彻既积极又稳妥的策略,达到逐步改变的要求,仍是大有可为的。

早在2004年,我校在吸收外地发达地区先进教育理念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并开始实施了具有本土化风格的校本化管理。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学校现有资源和潜力,以解决管理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促进学校发展为指向的管理活动。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我们的校本化改革,其理念与实践和新的课改精神完全吻合,更重要是,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与本校实际的有机结合中,找到了自己的管理定位,即以校为本,降低重心,“不求高,不求大,不求全,只求有效”。可以说,为推进新课程奠定了必要的管理基础。

当然,校本化涉及行政、德育、教学方方面面。就行政方面,我们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机制,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有效性;就教学而言,我们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科学的方法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落实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培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靠科研驱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形成“低耗高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就德育而言,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把文化软实力提到了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以一种自发的内驱力塑造师生的气质和学校、教师、学生的文化形象,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和自主学习。为新课程有效落实积淀了思想,拓宽了道路,搭建了平台。

我们的具体切入点和做法有以下几个层面:

一、抓科研驱动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落实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的种种疑惑和困难,仅仅依靠外出培训、听专家报告、看几节新课程优质展示课、搞几次有影响的研讨活动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植根于日常的教学实践,必须依赖于持久深入的校本教研。几年来,我校脚踏实地的大力推进教研改革,把科研做为教学实践的第一生产力,坚持以校为本,以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向科学要质量,向科学要发展,不断增加教学的科技含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鲜明的本土化特色。教师搞科研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科研的途径方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成长较快,促进了质量提升与学校发展。

二、抓行动导向

新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给学校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因此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推进,坚实有力的行动导向至为关键。今年暑假,结合教师培训,学校提出了实施新课程的四项基本原则,即:“以校为本、科研引领、求真务实、积极稳妥”。先后出台了《宜川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宜川中学模块学分认定方案》、《宜川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宜川中学新课程设置方案》等文件,安排了为期半个月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和军训活动,并对全体高一教师进行了5天的强化培训。开学以来,建立了学生学籍数据库,为学分管理认定、学生素质评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还将逐步调整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新课程管理体系。

三、抓依托载体

新课程的有效推进需要依托教科研这个平台,而我校实施的校本教研则把备课组做为依托载体,确保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贯彻和措施的落实。学校成立学科备课组24个,并把每天早上第1-2节课确定为不同学科教师互研交流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一定的组织形式中,组织教师分析教材、集体备课,交流互动、解决困惑,案例剖析、举一反三,教学反思,改善行为。我们知道,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经验积累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即使是教同一课题的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法的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沙龙式的集体互研,教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在信息交流中获得启示,在争辩讨论中廓清认识。“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撞始发灵光”。在这个有效载体中,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可形成教学的最佳结构,产生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坚持三年来,基本形成一种研究氛围和文化。促进了教师和新课程的共同成长。

四、抓竞争机制

这是校本化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一个内力驱动的机制问题。近年来,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考核机制、骨干教师考评机制以及学生评价机制。对教师实行教学实绩、教科研能力和常规考核三方面考评;对骨干教师实行引领指导、培养带动等骨干作用发挥程度考评;对学生实行德育、学业发展量化考核,为新课程开设后的学分管理、学生素质评定奠定了基础。竞争机制的建立实施,为师生公正、公开和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为师生展示才干、张扬个性、自我实现创设了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教师能力提升、质量提高和学生素质发展。

五、抓教学评价

作为一种过程评价,是使新课程教学体现新理念、实现新要求、完成新目标的重要的、关键的监控机制。早在2004年,我们就认真审视研究了洋思、杜朗口和衡水的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宜中实际,实行了新的评课标准。其指标主要有四项:一看是否开展了课前预习,预习能力培养如何;二看是否有课中质疑,学生质疑与解决问题水平怎样;三看是否训练学生表达讲解,分析阐述能力如何;四看课堂练习、巩固检测,教学效果如何。这样,促使教师脱离单纯灌输和放弃自我表演。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是否有效发挥,学习能力是否得到真正提高,自学积极性是否得到有效调动,是否会学、学会成为课堂评价的根本标准。这与新课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

六、抓课堂落实

伴随着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课堂落实就找准了坐标。近两年来,教务处和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把课堂落实做为管理的重中之中,着重从以下七方面抓起:一是由课堂管理转变为循循引导,教师角色实现转化;二是由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位置实现转换;三是把权威转变为尊重,让学生成为主人;四是把训戒转变为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五是把以教为主转变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六是把教师提问转变为学生自主质疑,让学生学会讨论、总结,七是把购买试卷逐步转变到教师自主命题,提高测试针对性。有了以上落实的教学目标,就将过去课堂教学的各种环节框框打破了,我们认为这种落实是传统的课堂组织形态的继承和创新,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七、抓教学反思

我们始终认为,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我们要求教师务必“六个学会”:学会自觉主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评价辨析别人的教学行为,学会写课后笔记,学会写教学随笔,学会课前课后说课。坚持以反思促成长,以互研来解惑。反思的内容和形式有:课堂教学反思、模块教学反思、学期教学反思、命题反思等。学校层面则不断反思和阶段性总结校本教研工作,既对各备课组工作把脉问诊,又对具体的课堂实施会诊,有力地实施督促、指导、引导,提出改进策略,尤其是对课堂落实中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互动无效果的地方,提出反思性整改意见,强化课改行为。

八、抓领导策略

对新课改的领导使命是艰巨的,仅靠成立组织,组织学习,下发文件是不够的,既要高瞻远瞩、精于运筹,又要深入一线,指导落实。我校近几年来坚持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教育教学做为“条”,年级组、教研组做为“块”,通过领导蹲级包组制度,实现决策与执行的有机统一,收效较好。蹲级领导在学校层面是政策制定者,在年级组则是教改决策的落实者。在了解掌握落实层面存在的问题后,又反过来影响教育教学的决策。教务处、政教处的职能也有所转化,主要是通过检查,引导方向,进行评价、指导和督促工作。教学上,通过典型引路、经验交流、活动观摩乃至问题会诊等形式,寻找适用、实用的具体措施,突出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落实教是为了学的目标;德育上,通过用制度去强制规范、约束学生日常行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通过一系列文化策略,构建和谐、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九、抓降低重心

降低重心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就是在具体工作中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吃透实情,有的放矢,层层推进,不打折扣,注重效果;降低重心又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因为只有发源于点滴,才可成就于深远。因此,三年前,我们提出了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即“一切从讲求实效入手,一切从基本的管理环节入手,一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其实质特征是“不求高、不求大,不求全,只求有效”。轰轰烈烈,盲目跟风,漂浮浮躁,看似时兴、劳神、费力,其实只会劳而无动,甚或误事;点滴做起,小处入手,实处用功,可贵之处在于必然会一步一个脚印,效果逐渐显现出来,绩效深远。新课程的推进亦然。

十、抓文化重构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新课程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校园文化的崛起,没有文化的积淀就难以产生真正的教育创新。正是基于为突破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文化,我校在两年前提出了班级文化重构课题,从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环境文化的提升和精神文化的培育入手。通过学生值周、学生自主考核,落实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课室环境布置、自主创办墙报等提供个性发展舞台;通过主题班会、课间跑操等创设热情高涨的精神生活。实践表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生文明习惯、道德素质、学习方式等的进步,都是可以用文化来解读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灵魂的、个性的、具有恒久魅力的精神。文化育人的功能,正从教风、学风以及教育效果诸方面得到凸现和验证。

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是一场持久性革命,“穿新鞋走老路”便会没有出路;“前墙要光,后墙不倒”,将高考与课改割裂开来,也不是长远之计。唯有结合本校实际,抓住根本,逐步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策略,才有可能在推进新课程的同时,提高升学率,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课改路子。

近年来,宜川中学校本化管理实践呈现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向,为新课程的渐趋推进提供了多方位的平台,正好可以做课改的大文章,唱课改的主旋律。可以说,校本化一方面为新课改提供了机制支撑,另一方面又是新课程务实性的推进。因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继续深入推进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校本化管理,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友情提醒:所有站长原创资源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违者本站将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站长简介】刘海,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刘海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首届“勤远教师奖”获得者、校德育处副主任、校政治教研组组长、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参与或主持过《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设与运用》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的《浅谈乡土材料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运用》等90多篇文章发表于省级教育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0多篇论文、教案、试题、高考分析等文章发表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辅类专业报刊。制作以个人原创资源为主的思想者工作室网站( http://www.teacher001.net)……[详细内容]

【网站简介】思想者园地网站( http://www.sxzyd.net)建立于2003年9月1日,致力于为中学文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提供资源支撑平台。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200000多个,注册用户达到10万余人,资源点击超过5000万人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中学政治、中学历史、中学地理、教育德育等在内的国内较大的中学文综教学资源网站。……[ 详细内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